2014年11月25日

臺中這12年...

臺中國家歌劇院夜景       -翁獻利
  正當全國所有的媒體、網路社群都把焦點放在臺北市的選戰時,因為一座世界級新地標的落成,大家終於稍稍把焦點放到了臺中。也不禁讓我們思考,當年的一個省轄市走到今天的程度,到底是進步了?   退步了?   算快,還是算慢呢?  為什麼近年來很多人開始把臺中拿來跟高雄相比呢? 而除了表面上可見的各樣地標、綠地建設、興建中的捷運,這12年來又有甚麼更深一層的社會變化是我們應該注意的呢? 



  12年前的臺中,年度歲入只有512億。比起北高是很少,但是對於「鄉下城市」--省轄市與縣的組合來說應該還算是夠用。畢竟,臺中本來就不是過去百年間台灣的發展重點。從日治時期以來,統治者對於台灣的發展主軸規劃大致就有南北兩大城的趨勢。而60、70年代的十大建設,使得中船、中鋼、中石化落腳高雄,更帶動了高雄的起飛。到了1979年,高雄升格直轄市後,台灣的北高雙都會區發展主軸也算是真正定型了。

  雖然清末台灣巡撫劉銘傳原本是把台灣省會定在臺中的。但在19世紀末中法戰爭的影響下,最終又把省會遷到台北府城。臺中縣市自此就不再以大城、大都會區的方向發展。
  另一方面,擁有天然良港與沿海平原的高雄從日治時期就開始逐漸成為臺灣的工業重鎮、現代化樣板直到今日。在南北夾擊下,臺中要發展的願景,就只能以小品幸福生活為主了。這從日治時期就有的「文化城」、「小京都」稱號也能清楚看出了台中的發展取向。

  大都會的白日夢,在臺中一直沒什麼人要作,因為北高那樣的大都會實在太遙遠。莫說台北,光是想跟高雄看齊,就已經非常困難。回到12年前的臺中,2002那一年,臺中縣市的歲入是512.55億,高雄縣市的歲入是847.08億,1.65倍的差距,就是一個省轄市和直轄市的差距。那歲入1.65倍的財政差距、超過半個世紀的領先,就算中央願意大量砸錢補助臺中,台中縣市大都會恐怕也不是一代人內可以實現的目標。



  經濟財政以外,人口也是個很現實的問題。幾十年來,因為臺灣的政策配置。臺中並沒有什麼國家重點栽培的項目或大型國營企業帶動。
  就業機會與發展的差別也直接反映在人口上。即便清末臺中就已建城,而高雄那時還只是小漁村,但接下來的一個世紀,在國家政策的作用下,臺中縣市的人口始終低於雙北和高雄一大截。
  雖然人多不一定好辦事,但在遷徙自由的國家中,人多、工作多意味著該處發展好、機會多。2002那一年,臺中縣市與高雄縣市已有25萬人口的差距。再對照以往臺灣城鄉差距越來越大的發展歷程來看,臺中和高雄這25萬人的差距恐怕只會被越拉越開。要說能迎頭趕上、並駕齊驅...基本上是不太可能。


  如果真要做一場「大臺中都會區」的白日夢,實現的唯一機會,恐怕就是大規模舉債或強力的中央政策補助了。不過國家法律讓省轄市沒什麼舉債空間,所以剩下的唯一希望就只能寄託中央補助。
  不過,中央為何要補助臺中縣市呢?
  臺北縣市、高雄縣市都是大量人口匯聚、高度發展又產業密集的地方,為何不優先補助他們? 北高的基礎建設已經非常多了,重點投資高雄或臺北早已是大家都習慣的事。

  而從國家統計局的歷史資料來看,臺中的確也是得不到太多中央補助。從2002~2013年,在中央統籌分配款、補助款與協助款的項目上,臺中光是比高雄就整整少了2206.59億的輔助經費。(已包含省府給予臺中縣市的補助)

  2200億是什麼概念? 用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方法來舉例,臺中捷運綠線施工經費是513億,而臺中國家歌劇院總工程費則是43.6億。也就是說這十多年來,高雄和臺中獲得補助的2200億差距相當於50座臺中國家歌劇院,或者是4條捷運線,而且這2200億的差距還不包括中央從1980年代就開始規劃,並為高雄投入的1400億捷運建設經費。(任何一個MRT捷運從草案規畫到第一期完工大約要30年,並且必須由中央負擔大多數經費,台北與高雄皆是如此,並未獨厚高雄)

2200億的差距相當於50座國家歌劇院,或是4條MRT捷運

  看到這裡,我們可以知道,無論是經濟、人口還是歷年來的補助,臺中都是輸給高雄一大截。拿臺中跟高雄甚至台北相比,本來就是一件相當奇怪的事。而從客觀數據看起來,最可能的方向應該是:臺中與高雄和臺北的差距將越拉越大。




12年後的今日(2014年)

  把時間拉到今日,12年後的臺中乃至於臺灣又有了甚麼樣的大變化呢? 就財政上來說,2008年時台北縣成為準直轄市,挾著380萬人口分食中央統籌分配款的大餅。2010年,臺南、臺中、桃園再加入,成為五都一縣分享直轄市統籌分配款的局面。然而北高兩端依然是統籌款與補助款的最大贏家。

  那麼,從政府已經發布的各項2013年和部分發布的2014年各類社會統計數據中,臺中又變成甚麼樣子了呢? 距離北高是否更遠了呢?




  結果卻是讓人意外!! 2002年已經輸高雄1.65倍的臺中,不但沒有因為長期中央補助款的缺乏而更加落後,居然反而逐漸追上來了!  2013年臺中縣市的歲入差高雄縣市只有1.09倍了。

  如果進一步觀察這歲入的內容,扣除掉中央統籌分配款、補助款和協助款,專看地方政府的自籌財源,變化就更明顯:
2012年: 臺中自籌款513.98億,高雄499.32億。
2013年: 臺中自籌款599.18億,高雄596.73億。

大臺中的各種稅收、規費、事業收入,竟然已經超過大高雄了! 而且已經連續兩年都如此。(2012、2013)  這實在讓人驚訝,起步這麼晚,領的中央補助又輸人家一大截,臺中到底是怎麼追上來的? 稅收的爆發又是怎麼回事?  且把這問題擱著先....




我們接著看看人口變化的狀況:



  在2002年的時候,高雄人口還比臺中多了約25萬。然而到了2014年10月底,臺中的人口數是271萬4642人,高雄人口是277萬7773人,差距已經縮小到6萬。 全國少子化的時候,大中是從哪迸出了20萬人? 而從內政部最近一次的統計中,大中市的實際居住生活人口甚至在2012年就已經超越高雄4萬人了!



臺中人特別會生嗎? 還是許多人湧入中呢? 幹嘛湧入臺中,湧入北高不是更好嗎? 大家都傻了嗎?

我忽然想起柯P的名言:請記住,這個社會平均智商100。」 


無論哪個時代,年輕人都是最敢衝、最敢跑的一群。如果一個地方是薪水低、物價高、沒工作機會、又買不起房子,那裡的年輕人一定向外逃光光,更不用說在那裏結婚生子了!! 這不單是理論、歷史現象,更是所有人都知道的社會現實。


那麼,臺中爆增的稅收與人口,是否因為這裡急速發展而吸引大量年輕人湧入的另一證明呢?這樣的推論,當然還是得尋找進一步的統計資料來檢驗。

人口自然增加率是統計人口生與死的變化,而人口社會增加率則是統計人口遷入與遷出的變化。

  從國家戶政統計的數據來看,臺中在五都中的老化指數...不是高或低,而是超低!! 這裡的青壯人口顯然非常多! 為何會這樣? 五都中,即便是大熱門的北與新北,也沒有臺中這樣驚人的人口遷入比。(社會增加率高達2.73)

  這恐怕與中急速發展的工商服務業以及其所帶來的大量新增就業職缺是相呼應的。但這些職缺會不會是低薪工作呢? 低到讓人住不起,更不要說生孩子? 

  這個問題也能從人口統計中得到答案。普查統計顯示臺中的人口自然增加率也非常的高,如果單看100萬人口以上的縣市,臺中的粗出生率高達千分之9.12,是全國第二高。這顯然說明了臺中近年來是呈現一個相對高速發展又生活不會太難的狀態,否則不會有如此大量的青壯人口移入又同時敢在這裡落腳生孩子

  而這張表中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點,即是臺中僅在這12年間就追上高雄的另一個原因,似乎跟高雄人口大量外移有關,一個有巨量中央補助的老牌直轄市為何會有這種現象? 嗯....但高雄的故事並非本文主軸,我們就不多作探討了。

我們再詳細對臺中就業人口的增加做觀察與對比高雄:

  從歷年就業人口數變化來看,除了2008年的金融海嘯外,高雄與臺中兩地都在持續穩定發展,只是增速稍有不同。而作為一個老牌直轄市,高雄的就業人口數仍然領先臺中約1.7萬人。




  如同高雄,臺中新增的24萬就業人口中並非都是新增移入或新成年的勞動力,也包含了失業率下降的結果。其中,大約有3萬人(13%)是受惠於中部科學園區的推動。其餘的絕大多數(87%)則較多樣,主要為臺中自辦的各個產業園區與老園區重新招商,以及商業、服務業的重新活絡運轉。在中央支持的中部科學園區真正發光發熱前,臺中持續靠自己多元化推動發展。


  雖然相對於已成熟的新竹科學園區與南部科學園區,中部科學園區發展仍顯緩慢。但從樂觀面看,正因為中部科學園區尚未真正發揮效果,臺中反而能對此園區之後的發展,報以更多的希望。






  那麼,在中央補助的短缺之下,台中如今產業復甦及就業人口增加的繁榮景象,會不會是因為巨量舉債,用「債留子孫」來達到成長的呢? 似乎也不是。根據財政部的統計,事實上臺中市的債務狀況還是五都最健康的。顯然這主要也是這個城市的建設傾向量力而為,追求高性價比的結果吧。 有多少人口,才做多少建設;有多少預算,就在預算內找尋最佳且可行的解決方案。


從民國五十四年開始的「市地重劃」,雖有幫助,但卻並非城市發展的萬靈丹。因為「市地重劃」的收益相對於中央補助款來說,是既少又慢,且對城市長遠發展的風險極高。臺中在1990~2002年間就曾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全國第一的空屋率(且遙遙領先)、房地產泡沫、經濟蕭條、製造業出走(鞋業、成衣業、工具機業等大舉移到對岸設廠)、黑道橫行等,是那個年代全國對臺中的刻板印象。但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我們在此先不作過多延伸討論。

臺中國家歌劇院內的仿自然洞穴

且讓我們再次回顧12年前的臺中財政與社會狀況,以高雄作為標竿來進行比較:
  1. 財政:臺中財政經濟輸給高雄1.65倍
  2. 人口:人口輸給高雄25萬人
  3. 補助:歷年拿的補助比高雄少了2200億(相當於50座國家歌劇院或4條捷運線)

而今天的臺中:

  1. 扣除中央補助後,財政收入已超過高雄
  2. 實際居住人口於2012年超過高雄
  3. 人口老化指數五都最低(而且是極低)
  4. 人口遷入率五都最高
  5. 人口粗出生率在百萬人口以上縣市中全國第一
  6. 五年來經濟增長45%,全國第一。
  7. 財政健康度五都最好,負債僅496億;高雄則是2447億。(財政部103年7月底統計)

臺中國家歌劇院被英國路透社選為「世界九大新地標」



  當初一個缺人、缺錢、缺補助且因產業外移而陷入發展泥悼的省轄縣市,能走到今天這種地步,在許多經濟指標趕上老牌直轄市其實相當不容易,尤其考慮到高雄的發展已經相當不錯了。(稍微逾越一點的說,臺中這種表現恐怕能稱為奇蹟了)

  雖然過程中並非一切都盡如人意,那2200億的補助經費差距和496億的極低債務也說明了為何臺中各種建設都是傾向最划算高效益,而非單追求外表的華麗與完美。但是對照12年前最初的條件和12年來藍綠在中央的照顧」 ,再看看臺灣各地過去30年的條件與發展,真的是沒有一個縣市能在這樣的逆境中取得這樣的速度與成就。



從12年前到現在,從當年的艱難條件到現在的發光發亮...

正如許多網友所言,臺中真的實現了自己的家園自己蓋



台灣實在該為你們拍拍手!

不是因為現在臺中發展得好,而是因為回顧過去才發現,這一切真的非常艱難而得來不易。



希望之後12年的臺中,也能如同過去的12年一般努力向前,實現自己的夢!!

正如這部影片結尾所言.....這的確是一個讓人怦然心動的城市!!




=======================================
以下為外匯交易教學平台(ATMWin99)的推廣介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