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4日

教育的期待

跟朋友聊天.... 最近很多企業都要求要檢討教育政策....

或者像嚴董喊碩士無用、博士無用....

當然他們不是指全部的人,不過也是讓我想到一些其他事情...

社會大眾眼中的教育也像企業一樣只偏重學生的技術、出路導向嗎?

還是也有思索很多關於人格培養、眼光、社會關懷等方面?

回頭看我們的教育、我自己受的教育...

一路走來,基本上都非常欠缺人文素養和人文關懷,就是競爭、競爭、競爭.....

越優秀的學生越專注在競爭,鮮少去關心、接觸社會上的各種真實人生面貌和社會問題。

這導致的問題是學生常常不知道為何而唸書,為何要選擇這個科系,只知道要競爭、要考高分。

因為學生沒有接觸社會實際狀況,所以很難說有什麼自己真正的興趣或想要的方向。

再經過研究所教育出來後,也就是茫茫然的就業。

這種狀況下,當然會變成台灣年輕人常常缺少有用的、原創的創意和創造力。

因為有用的創意一定是要跟現實掛鉤的,如果對社會真實面貌和需求都不熟悉的話,要怎樣出現有用的創意?

而後只能平凡的進入就業市場,被當個平凡的員工使用。 這種情況下,往往就會顯得先前的教育跟就業所需要的技能完全脫鉤、脫節。 就會顯得高等教育不切實際。

但另一方面來說,我想高等教育應該是要培養全人,而不是去生產一個機器人出來。機器人可以被輕易取代,所以有些人被操到一定程度就中年失業。

但是培養出一個全人的話,他的眼光不會侷限在眼前的工作而已。 會關注很多生活中各式各樣的事物,持續的學習、觀察、思考、應變。 這才是教育體系應該培養的人,因為他可以指揮、操作、甚至設計機器,而不是產業升級之後就跟著舊機器一起被淘汰掉。 (但產業現況卻是我們的很多企業因為買不起機器,只好把人當機器用...)

至於很多企業抱怨沒有可用的人才方面,我想他們應該透過技職體系的建教合作來培養人才。簡單說企業應該是要出錢來贊助、補助、培育自己所需要的學生,並且給予畢業後的就業保障。其實大部分優秀的企業都有一定的員工培訓流程的。

至於電視上很多愛砍薪資、愛抱怨的企業,我想不能都要求政府來培養出合適它們企業的員工,因為這樣就變成拿全民的稅金來圖利財團的人事培訓成本了。 當然這也部分有許多的配套要改,尤其是目前科大教師的升等辦法等等...

但要注意一個問題。我們往往討論方向是論教育對就業、對產業、經濟發展的幫助,所以重點方向就會變成教育要如何配合現實狀況。

也就是先假設並非產業有問題,而是教育有問題了... 但這未必是真實狀況!

很可能產業政策、企業主管思維與習慣、社會風氣文化等環節的問題更大....

更殘酷的現實是,不管教育政策怎樣改,這些初出社會的新鮮人都只是最底層的小兵。現階段做決策、制定方向的還是"高層"。 現在教育出來的新鮮人要能夠主導整個社會的風氣、政策,可能也是要至少10年甚至20年後了。 如果教育不是主要問題的話,或許把那些沒有再充電的老闆們抓回去進修充電還比較實在。 XD

教育,其實某些時候也很像洗腦。 人格、行為、思維方式都可以藉由教育改變。人類對於教育的用途和魔力應該是要充滿想像和崇高的,不應該只是狹隘的謀生工具而已,台灣社會尤其不應該忘記這點!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